本文是学习GB-T 17759-2018 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.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,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,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
本标准规定了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、检验条件和操作规定、检验方法、检验报告。
本标准适用于以棉、化纤、其他纤维纯纺或混纺的本色纱线为原料,机织制成的本色布。其他织物
可参照执行。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
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GB/T 24250 机织物 疵点的描述 术语
GB/T 242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
3.1
评分法 point assessing
以分数值的大小来评定布面疵点的多少、轻重程度,并规定一定长度内允许疵点最大的评分值的
方法。
4.1.1 检验布面的照明光度为4001x±100 lx,可采用下灯光或上灯光。
4.1.2 上灯光的检验光源与布面距离为1.0 m~1.2 m。
4.1.3 检验人员的视线应正视布面,眼睛与布面的距离为55.0 cm~60.0 cm。
4.1.4 验布机的线速度最高为20 m/min。
4.2.1 采用验布机检验或平台检验。
4.2.2
检验布面疵点以布的正面为准,平纹织物和山形斜纹织物,以交班印一面为正面,斜纹织物中纱
织物以左斜(
)为正面,线织物以右斜(7)为正面,破损性疵点以严重一面为正面,也可根据客户要求
确认织物正面。
4.2.3
每一个疵点用经检定合格的量具测量布面疵点的长度,量具的分度值为1 mm。
4.2.4 验布机和平台检验发生矛盾时,以平台检验为准。
5.1.1 采用4分制评分法,评分规定按表1。
GB/T 17759—2018
表 1 4分制评分规定
|
|
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
|
|
|
||
|
8 cm及以下 | 8 cm以上~16 cm | 16 cm以上~24 cm | 24 cm以上~100 cm | |
|
8 cm及以下 | 8 cm以上~16 cm | 16 cm以上~24 cm | 24 cm以上 | |
|
|
|
|||
|
|
|
|
||
|
1 cm以下 |
|
|||
|
5.1.2 布面疵点具体内容见附录A, 疵点名称说明见附录 B 。
严重疵点在根数和长度评分矛盾时,从严 评分。
5.1.3 1 m 内严重疵点评4分为降等品。
5.1.4 1 m 中累计评分最多评4分。
5.1.5 每百米内不允许有超过3个难以修织的评4分的疵点。
5.2.1 疵点的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量计。
5.2.2 经向疵点及严重疵点,长度超过1 m 的,其超过部分按表1再行评分。
5.2.3 在一条内断续发生的疵点,在经(纬)向8 cm
内有两个及以上的,则按连续长度累计评分。
5.2.4
共断或并列(包括正反面)是包括隔开1根或2根好纱,隔3根及以上好纱的,不作共断或并列
(斜纹、缎纹织物以间隔一个完全组织及以内作共断或并列处理)。
5.3.1 有两种疵点混合在一起,以严重一项评分。
5.3.2 边组织及距边1 cm
内的疵点(包括边组织)不评分,但毛边、拖纱、猫耳朵、凹边、烂边、豁边、深
油锈疵及评4分的破洞、跳花要评分,如疵点延伸在距边1cm
以外时应加合评分。无梭织造布布边,绞 边的毛须伸出长度规定为0.3 cm~0.8
cm。 边组织有特殊要求的则按要求评分。
5.3.3 布面拖纱长1 cm 以上每根评2分,布边拖纱长2 cm
以上的每根评1分(一进一出作一根计)。
5.3.4 0.3cm 以下的杂物每个评1分,0.3 cm
及以上杂物和金属杂物(包括瓷器)评4分(测量杂物粗
度)。
5.4.1 水渍、不影响组织的浆斑不评分。
5.4.2 漂白坯中的筘路、筘穿错、密路、拆痕、云织减半评分。
5.4.3
印花坯中的星跳、密路、条干不匀、双经减半评分,筘路、筘穿错、长条影、浅油疵、单根双纬、云
织、轻微针路、煤灰纱、花经、花纬不评分。
5.4.4 杂色坯不洗油的浅油疵和油花纱不评分。
5.4.5 深色坯油疵、油花纱、煤灰纱、不褪色色疵不洗不评分。
5.4.6 加工坯距布头5 cm 内的疵点不评分(但六大疵点应开剪)。
GB/T 17759—2018
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:
a) 检验依据本标准编号(GB/T 17759—2018);
b) 被检产品的名称、规格、批号、受检单位名称;
c) 被检产品的数量,包括段数、段长和检验结果;
d) 现场检验应说明的问题;
e) 检验日期、检验人员签名。
GB/T 17759—2018
(规范性附录)
各类布面疵点的具体内容
A.1 经向疵点
竹节、粗经、错线密度、综穿错、筘路、筘穿错、多股经、双经、并线松紧、松经、紧经、吊经、经缩波纹、
断经、断疵、沉纱、星跳、跳纱、棉球、结头、边撑疵、拖纱、修整不良、错纤维、油渍、油经、锈经、锈渍、不褪
色色经、不褪色色渍、水渍、污渍、浆斑、布开花、油花纱、猫耳朵、凹边、烂边、花经、长条影、极光、针路、磨
痕、绞边不良、方眼、木辊皱、荷叶边、毛点、偏绒、倒绒、厚薄段、刀路、边撑痕。
A.2 纬向疵点
错纬(包括粗、细、紧、松)、条干不匀、脱纬、双纬、纬缩、毛边、云织、杂物织入、花纬、油纬、锈纬、不褪
色色纬、煤灰纱、百脚、破丝、抛花、缺芯丝、毛丝、开车经缩(印)。
A.3 横档
拆痕、稀纬、密路、接档、刀档、对花不准。
A.4 严重疵点
破洞、豁边、跳花、稀弄、经缩浪纹(三楞起算)、并列3根吊经、松经(包括隔开1根~2根好纱)、不
对接轧梭、1 cm
及以上烂边、金属杂物织入、缺绒、短绒、影响组织的浆斑、霉斑、损伤布底的修整不良、
经向8 cm 整幅中满10个结头或边撑疵,包芯纱露底。
A.5 其他
A.5.1
经向疵点及纬向疵点中,有些疵点是这两类共同性的,如竹节、跳纱等。在分类中只列入经向疵
点一类,如纬向出现时,应按纬向疵点评分。
A.5.2 如布面上出现上述未包括的疵点,按相似疵点评分。
GB/T 17759—2018
(规范性附录)
疵点名称的说明
疵点名称的说明如下:
1) 竹节:纱线上短片段的粗节。
2) 粗经:直径偏粗长5 cm 及以上的经纱织入布内。
3) 错线密度:线密度用错工艺标准。
4) 综穿错: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综,而造成布面组织错乱。
5) 筘路:织物经向呈现条状稀密不匀。
6) 筘穿错: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筘,造成布面上经纱排列不匀。
7) 多股经:两根以上单纱合股者。
8) 双经:单纱(线)织物中有2根经纱并列织入。
9) 并线松紧:单纱加捻为股线时张力不匀。
10)松经:指部分经纱张力松弛织入布内。
11)紧经:部分经纱捻度过大。
12)吊经:部分经纱在织物中张力过大。
13)经缩波纹:部分经纱受意外张力后松弛,使织物表面呈波纹状起伏不平。
14)断经:织物内经纱断缺。
15)断疵:经纱断头纱尾织入布内。
16)沉纱:由于提综不良,造成经纱浮在布面。
17)星跳:1根经纱或纬纱跳过2根~4根形成星点状的。
18)跳纱:1根~2根经纱或纬纱跳过5根及以上的。
19)棉球:纱线上的纤维呈球状。
20)结头:影响后工序质量的结头。
21)边撑疵:边撑或刺毛辊使织物中纱线起毛或轧断。
22)拖纱:拖在布面或布边上未剪去的纱头。
23)修整不良:布面被刮起毛,起皱不平,经、纬纱交叉不匀或只修不整。
24)错纤维:异纤维纱线织入。
25)油渍:织物沾油后留下的痕迹。
26)油经:经纱沾油后留下的痕迹。
27)锈经:被锈渍沾污的经纱痕迹。
28)锈渍:织物沾锈后留下的痕迹。
29)不褪色色经:被沾污而洗不清的有色经纱。
30)不褪色色渍:被沾污而洗不清的污渍。
31)水渍:织物沾水后留下的痕迹。
32)污渍:织物沾污后留下的痕迹。
33)浆斑:浆块附着布面影响织物组织。
34)布开花:异纤维或色纤维混入纱线中织入布内。
35)油花纱:在纺纱过程中沾污油渍的纤维附入纱线。
36)猫耳朵:凸出布边0.5 cm 及以上。
37)凹边:凹进布边0.5 cm 及以上。
GB/T 17759—2018
38)烂边:边组织内单断纬纱, 一处断3根及以上的。
39)花经:由于配棉成分变化,使布面色泽不同。
40)长条影:由于不同批次纱的混入或其他因素,造成布面经向间隔的条痕。
41)极光:由于机械造成布面摩擦而留下的痕迹。
42)针路:由于点啄式断纬自停装置不良,造成经向密集的针痕。
43)磨痕:布面经向形成一直条的痕迹。
44)绞边不良:因绞边装置不良或绞边纱张力不匀,造成2根及以上绞边纱不交织或交织不良。
45)方眼:织造时局部经纱张力过大,布面形成块状风格差异。
46)木辊皱:坯布经过卷布棍时张力不当,织物在布棍中间部位处形成经向折皱。
47)荷叶边:布边经纱张力较小或横向拉幅过度或不足,织物边缘呈起伏波浪状。
48)毛点:绒毛高出绒面或含在绒毛里,呈星点状。
49)偏绒:同卷割出的两层绒, 一层薄, 一层厚,为全幅偏绒。
50)倒绒:局部绒毛倒向不一致。
51)厚薄段:绒面呈现规律性或不规则状的绒毛段稀、段密、段高、段低的现象。
52)刀路:绒面绒毛高低不平,呈现规则或不规则的刀痕。
53)边撑痕:边撑配套或调整不良,在布面留下明显痕迹。
54)错纬:直径偏粗、偏细,长5 cm 及以上的纬纱、紧捻、松捻纱织入布内。
55)条干不匀:指叠起来看前后都能与正常纱线明显划分得开的较差的纬纱条干。
56)脱纬: 一梭口内有3根及以上的纬纱织入布内(包括连续双纬和长5 cm
及以上的纬缩)。
57)双纬:单纬织物一梭口内有2根纬纱织入布内。
58)纬缩:纬纱扭结织入布内或起圈现于布面(包括经纱起圈及松纬缩三楞起算)。
59)毛边:由于边剪作用不良或其他原因,使纬纱不正常被带入织物内(包括距边5
cm 以下的双
纬和脱纬)。
60)云织:纬纱密度稀密相间呈规律性段稀段密。
61)杂物织入:飞花、回丝、油花、皮质、木质、金属(包括瓷器)等杂物织入。
62)花纬:由于陈旧的纬纱,使布面色泽不同,且有1个~2个分界线。
63)油纬:纬纱沾油或被污染。
64)锈纬:被锈渍沾污的纬纱痕迹。
65)不褪色色纬:被沾污而洗不净的有色纬纱。
66)煤灰纱:被空气中煤灰污染的纱(单层检验为准,对深色油卡)。
67)百脚:斜纹或缎纹织物一个完全组织内缺1根~2根纬纱(包括多头百脚)。
68)破丝:断裂起毛的长丝织入布内。
69)抛花:由于纹板损坏(多孔或少孔)等原因,造成纬纱组织错乱或纬纱断续浮于布面。
70)缺芯丝:布面上包芯纱线长片段缺芯丝。
71)毛丝:络筒或织造过程中长丝的单根丝断裂,造成织物局部或散布性地呈现纤维端突出或茸毛
状外观。
72)开车经缩(印):开车时部分经纱受意外张力后松弛,使织物表面呈现块状或条状的起伏不平的
开车痕迹。
73)拆痕:拆布后布面上留下的起毛痕迹和布面揩浆抹水。
74)稀纬:经向1 cm 内少2根纬纱(横贡缎织物稀纬少2根作1根计)。
75)密路:经向0.5 cm 内纬密多25%以上(纬纱紧度40%以下多20%及以上的)。
76)接档:绒毛高低不平及细密不匀的横条。
77)刀档:绒面呈现一条纬向绒毛高低不平的刀痕。
GB/T 17759—2018
78)对花不准:拆布后,回头不清造成花型脱节,不连续。
79)破洞:3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、纬纱(包括隔开1根~2根好纱的),经纬纱起圈高出布
面0.3 cm, 反面形似破洞。
80)豁边:边组织内3根及以上经、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纱(包括隔开1根~2根好纱)。双边纱2根
作一根计,3根及以上的有1根算1根。
81)跳花:3根及以上的经、纬纱相互脱离组织,包括隔开一个完全组织。
82)稀弄:纬密少于工艺标准较大,呈"弄"现象。
83)不对接轧梭:轧梭后的经纱未经对接。
84)缺绒:绒面局部无绒毛呈露底状及绒经并断3根及以上者。
85)短绒:绒面局部绒毛偏低。
86)霉斑:受潮后布面出现霉点(斑)。
87)包芯纱露底:包芯纱中外包纤维没有全部包缠芯丝,以致芯丝部分外露或芯丝外无包缠纤维而
使芯丝全部裸露的疵点。
更多内容 可以 GB-T 17759-2018 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. 进一步学习